跳到主要內容區

Top

因應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(武漢肺炎)重要通知

  • 108學年度第2學期開學上課日調整為109年2月25日(星期二),調整後行事曆待教育部備查後,再行公告通知。

輔英科大研究發現國人腸道好菌太少

輔英科大研究發現國人腸道好菌太少 國內一名男童吃下哥哥的糞便,奇蹟治癒的新聞引發國內關注,輔英科大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主任葉耀宗表示,吃大便治病在國外已成顯學,他率研究團隊已完成千例台灣人腸道菌相資料,發現好壞菌比顯著失衡,好菌低得離譜,難怪國內大腸癌居高不下,他將參加台灣生物科技大展,並舉辦新品暨技術發表會。  

葉耀宗指出,輔英科大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偕相關系所和附設醫院,提出「建置跨院系智能化精準醫療實作場域」計畫,獲教育部一千八百萬元補助,創造健康產業產值,提升台灣精準醫療水平。  

1

葉主任說,人體內腸道如同一個生態系,有一千多種細菌,除偽膜性腸炎,包括發炎性腸炎、腸躁症、大腸癌,甚至心血管疾病、代謝症候群、肥胖症、過敏和精神相關疾病,研究發現與腸道菌的失衡有關。  

葉耀宗率領研究團隊已完成一千例台灣人腸道菌相資料,發現台灣人好壞菌比顯著失衡,特別是對腸道健康最重要的比菲德氏菌屬,台灣人平均含量僅約百分之一,高齡族群含量更低至百分之零點三,明顯低於國外平均的百分之五至十。  

他說,該中心發現台灣人腸道壞菌以克雷伯氏菌屬為主,與與國外腸道壞菌主要為梭菌屬明顯不同,特別是台灣人血糖異常但尚未演變成糖尿病時,比菲德氏菌屬與正常人相比減少八成,克雷伯氏菌屬與正常人相比更增加六倍之多,這都是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地方。  

「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」,葉耀宗表示,將在台北登場的生物科技大展,為亞太地區規模最大的生技展,他將率隊參展,並於二十一日下午舉辦新品暨技術發表會,講解腸道精準醫療的完整解決方案,希望為國人健康開啟另一扇窗。  

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將展出開發複合式益生菌產品,可使腸道內比菲德氏龍根菌與雙歧桿菌增加二倍,克雷伯氏肺炎菌降低六成,並搭配「商業化微菌相分析平台」,提供生醫檢測、保健食品等,開發出一條龍的商業化模組,造福國人。

1

瀏覽數: